信息中心
2022年11月21日上午,精品欧美视频邀请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恒威教授做客思源讲堂第二十四期,为广大师生带来题为“心智的生命观:从实用主义到预测心智”的线上讲座。讲座由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李侠教授主持,校内外一百叁十余名师生参加交流学习。
首先,李恒威教授从心智的生命观引入,指出认知(感知、观念、思想、推理)与行动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它们一起形成了一个最终服务于生命的认识—行动循环。随后李恒威教授通过播放单细胞生物世界的视频,向师生们展示了环境会对单细胞生物施加各种刺激和影响,其中一些是有益的,另一些则是有害的。如果这只变形虫想生存下来,它就必须演化出一种最基本的分类(肠补迟别驳辞谤颈锄别)能力,即区分事物对自身是有利还是有害的能力,以及基于这种分类做出不同反应的能力。无论是感觉还是反应,都蕴含了服务于生命生存这样根本的内在目的和价值,并受这个内在目的和价值的引导。在下一个生命演化阶段,对刺激的感觉与对刺激的反应之间开始出现延迟和分离,即认知与行动之间开始出现延迟和分离。反射弧之后的下一个阶段是,生命能对它做出反应的刺激形成某种内部图像(意向或表征),以便它可以基于这个内部图像进行认知规划和决策,并在内部形成预演的应对策略和方案。这种内部图像依照现象学术语来说就是心智表征,而依照神经科学术语来说就是相应的神经表征。
其次,李恒威教授通过分析实用主义的创立者皮尔士、中坚人物詹姆斯和集大成者杜威的观点后认为,实用主义发展了一种从生命出发、关注行动和实践以及强调认知与行动统一的认识论。而杜威对于认知—行动统一的探究理论与当代预测加工理论所描述的认知—行动关系是一致的。
最后,李恒威教授采用了杜威和霍金斯的两个例子展示了预测加工机制如何运作,指出预测加工与实用主义认识论的一致性在于,它不是一个狭义的认知理论,而是一个对于认知与行动如何结合最终服务于生命的理论。对生命来说,来自感官的感觉不只是对于其所在环境中那些无足轻重事物的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而是引发生命采取适当行动的诱因和指导因素。
在交流互动环节,就“如何理解杜威的观点?”“心智的生命观对人工智能能否形成模型化的启示?”“在数字世界,面对数据加生命的有机体,如何从实用主义、预测加工的角度给予一些启示?”“预测加工理论能否解决传统的贝叶斯诘难问题?”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撰稿:范程琳、柳海涛
审核:鲍金